第一步,根據實驗目的,選擇目標Marker。 通過閱讀相關文獻,了解您實驗需要選擇哪些Marker,以及這些Marker之間的邏輯關系(圈門的父子關系,比如T細胞CD3是“父”,而CD4或者CD8就是“子”)。 這里列舉了一些常見的細胞標志Marker: B Cells CD19 T Cells CD3, CD4, CD8 Treg Cells CD4, CD25, CD127 Th1/Th2/Th17 Cells CD4, IFN-γ, IL-4, IL-17 Dendritic Cells CD1c, CD83, CD141, CD209, MHC II Natural Killer Cells CD3-, CD16, CD56 Macrophage CD11b, CD68, CD163 Monocyte CD14, CD16, CD64 Plasma Cells CD138 Red Blood Cells CD235a B Cells CD19 T Cells CD3, CD4, CD8 Treg Cells CD4, CD25, Foxp3 Th1/Th2/Th17 Cells CD4, IFN-γ, IL-4, IL-17 Dendritic Cells CD11c, MHC II Natural Killer Cells CD3-, CD49b (clone DX5) or NK1.1 Macrophage F4/80, CD11b, CD80, CD86, CD206 Monocyte CD11b, CD115, Gr-1, Ly-6C Plasma Cells CD138 Red Blood Cells TER-119 第二步,確認Marker的表達位置。 對于細胞質或者細胞核的Marker,需要對細胞進行固定破膜/破核膜。在做胞質或胞核Marker染色實驗操作時,需要先染細胞表面Marker,再對細胞進行固定破膜,最后對胞內或核內Marker染色。此時細胞表面的Marker盡量避免使用串聯染料,因為“固定”容易對串聯熒光素造成影響。 一般來說,絕大部分CD分子指標,都是細胞表面指標;IL白介系列、IFN-γ、TNF-α等,屬于胞內指標;而最常見的核內染色指標是Foxp3。 確認Marker表達位置的同時,我們還需要了解Marker的表達量。前面提到過“強弱搭配”,我們需要通過表達量的強弱,來搭配熒光素的弱強。 通常,根據待測細胞類型中,相應抗原的表達量,可以粗略地將抗原分子分為三類: 01 很容易鑒定、容易區分陰陽性細胞群、陰陽性峰明顯分開的抗原。例如: CD3,CD4,CD19等。 02 很容易鑒定、較高水平表達、經常連續性表達。例如: CD27,CD28,CD45RA, CD45RO等。 03 低水平表達、激活性Marker、未知但關鍵。例如: CD25,STAT5,Foxp3等。 表達量的強弱,可以參考廠家的質檢結果,但更多地需要參考文獻里具體細胞群體的表達。 第三步,了解實驗所用流式細胞儀的配置信息,包括:流式細胞儀的激光器、檢測通道和濾光片等。 上期提到:流式細胞儀是同時檢測多種熒光的,這些熒光之間可能存在干擾。我們需要根據流式細胞儀的通道,來確認有哪些熒光素可以選擇,這樣可以在后期搭配的時候,盡量避免干擾。如果沒有儀器的通道信息,是無法去確定哪些熒光素可供選擇的。可以說,如果沒有儀器通道信息,配色就是“無源之水,無本之木”。 通過儀器通道信息,確認可以選擇哪些熒光素后,我們還需要了解熒光素的信息,確認這些熒光素的激發波長和發射波長、接收該熒光的濾光片等信息,是否和流式細胞儀的通道一致。 ▲ 常見熒光基團信息 第四步,了解熒光素的強度。 下表列出了常見熒光素的強度: 在已確定Marker的強弱,和流式細胞儀可檢測的熒光素的強弱后,我們要遵循“強弱搭配原則”,進行配色。 強表達抗原,可以選擇弱熒光素,也可以選擇強熒光素。 如下圖所示,強表達抗原CD3,選擇弱熒光素FITC或強熒光素APC,對實驗結果影響不大。 弱表達抗原,一定要選擇強熒光素。 如下圖所示,弱表達的抗原CD25,選擇弱熒光素PerCP,會導致陰陽性細胞群分不開。如果選擇強熒光素PE,可以看到明顯的陽性細胞群。 當然,有些老師在配色時,也會遇到一些其他的問題,如:細胞樣本有自發熒光、細胞處理容易出現死細胞(需要額外增加死活細胞染料)等。因此,我們需要特別注意,將對應通道的熒光檢測信息,預留給自發熒光,或者死活染料檢測。 相信在了解了流式配色的基本原則及操作步驟后,大家的實驗也能更加順利地開展啦~ 配色是一個需要多因素考慮的工作,如果您在閱讀完本文后,具體操作時還是不清楚如何配色,歡迎填寫下面的配色服務需求表,我們的技術支持會給您提供專業的免費配色服務。
地址:湖北省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高新大道858號生物醫藥園二期B18棟
聯系人:胡女士
電話:027-87879180
傳真:
Email:harry@elabscience.cn